生数科技发布高可控视频大模型 Vidu Q1

shengshu

2025 年 3 月 29 日,在中关村论坛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上,生数科技正式发布业内首个高可控视频大模型 Vidu Q1,标志着 AI 视频生成技术从 "黑箱式创作" 迈入 "全流程干预" 的新阶段。作为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深度孵化的科技企业,生数科技在继 2024 年推出对标 Sora 的 Vidu 模型后,仅用一年时间实现技术跃迁,其核心突破在于通过空间布局指令、多模态对齐和物理引擎融合,解决了行业长期存在的 "生成不可控" 痛点。

据创始人朱军教授介绍,Vidu Q1 的发布恰逢 AI 视频商业化爆发期。当前全球视频内容市场规模已突破 1.2 万亿美元,而 AI 生成视频渗透率不足 5%。Vidu Q1 通过 "高可控" 特性,将视频生成的创意实现率从 30% 提升至 85%,显著降低了企业级用户的试错成本。

空间布局可控:毫米级动态锚点追踪

Vidu Q1 首创 "视觉 - 语义双轨控制" 架构,用户可通过上传参考图或直接绘制布局图,实现对场景中多主体位置、大小、运动轨迹的精准调控。例如在虚拟制片场景中,导演可在时间轴上直接拖拽角色走位,系统通过 "动态锚点追踪算法" 在 0.02 秒内完成物理规律验证与画面渲染,较传统 CGI 效率提升 20 倍。

多模态协同:声画一体的沉浸体验

模型内置 "语义 - 视觉 - 音频" 对齐系统,支持在生成视频的同时自动匹配环境音效。测试显示,其音效同步准确率达 98.7%,且能通过时间轴指令精确控制每段音效的起止时间(如 0-2 秒雨声、3-5 秒鸟鸣)。在教育领域,该功能可将抽象概念转化为 "声画同步" 的动态演示,使学生知识留存率提升 40%。

物理引擎融合:超越想象的真实感

通过引入 NVIDIA PhysX 物理引擎,Vidu Q1 实现了对流体、刚体、光影等物理现象的实时模拟。在影视特效生成中,系统可自动计算爆炸冲击波的扩散路径、烟雾的粒子运动轨迹,生成的画面细节复杂度较传统渲染提升 3 倍,且支持 8K 分辨率输出。

开启 AI 视频 3.0 时代

Vidu Q1 的发布标志着 AI 视频生成进入 "可干预、可解释、可落地" 的新阶段。据艾瑞咨询预测,2025 年基于该技术的视频内容市场规模将突破 2000 亿元,其中影视、电商、教育三大领域占比超 70%。

在技术路线上,生数科技选择与 Sora、Pika 等国际竞品差异化竞争。朱军教授指出:"视频大模型的未来不在参数规模,而在控制精度。我们通过多模态对齐和物理引擎融合,正在构建 AI 视频生成的 ' 数字孪生 ' 能力。"

这场由生数科技引领的视频革命,正在重塑人类与数字内容交互的方式。从虚拟制片到智能营销,从教育革新到工业仿真,Vidu Q1 不仅是技术突破的里程碑,更是 AI 深度赋能实体经济的新起点。随着开发者生态的完善和行业标准的建立,高可控视频大模型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。